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13篇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3-19 19:50 作者:admin 點擊: 【 字體:大 中 小 】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13篇
讀完一本書以后,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,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?是不是無從下筆、沒有頭緒?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,歡迎大家分享。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1誦讀經(jīng)典能夠讓我們積累名言名句,還能教我們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。因此,學校也要求我們誦讀經(jīng)典,增長知識,弘揚傳統(tǒng)文化,提高思想境界,做一個有用的人。
讀了這么久的經(jīng)典,我最喜歡的是孔子的弟子司馬牛及子夏之間的一段對話。司馬牛憂曰:“人皆有兄弟,我獨亡?!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郎忻?,富貴在天。君子敬而無失,與人恭而有禮,四海之內(nèi)皆兄弟也。君子何患無兄弟乎?”意思是說,司馬牛憂愁地說:“別人都有兄弟,只有我沒有?!弊酉恼f:“我聽說過,生死有命運主宰,富貴在于天意。君子只要認真謹慎而沒有過失,待人謙恭有禮,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。君子何愁沒有兄弟?”
如果你表現(xiàn)很謙虛,恭敬,非常有禮貌,大家肯定都會喜歡你,但是如果你表現(xiàn)出一副自高自大,看不起別人的樣子的話,那就沒人會理睬你,更沒人會喜歡你。記得有一次,我在數(shù)學考試中考了全班第一,我便在班級里不停地炫耀,還對他們說:“看,我厲害吧!”結(jié)果所有的同學都不理我了。我真是自討沒趣,只好灰頭土臉地回到了座位。我默默地想,以后不能驕傲自大了,要謙虛待人。
朋友之間也應(yīng)該互相幫助,一方有難,八方支援,不能在朋友有難之時坐視不管,甚至嘲笑別人。記得有一次,我在樓梯邊摔了一跤,腿上的皮破了,還流出了血。我的同學看見了,立刻走過來,把我扶了起來,又扶我進教室,再拿出干凈的紙巾,小心地幫我擦拭傷口。我的'內(nèi)心不由地涌起一股暖流,傷痛仿佛也減輕了許多。
自從讀了經(jīng)典后,我從中飛外了許多道理。只要我們誠心對待別人,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,只要我們經(jīng)常幫助別人,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。同學們,讓我們讀更多的經(jīng)典吧,讓我們變得更充實,更聰明,更有用。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2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(yǎng)?!靶奚?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?!毙奚硎且磺械母荆奁渖?,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,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,完善自己,提升自己的德行,才能再談家國天下。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再遠大的理想,再美好的打算,在沒有實現(xiàn)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。知識能夠讓你更飛外怎么了解自己,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。比如:在工作中,我們要做的不是發(fā)怒不是指責,要從自身找不足,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,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,能夠時時的看到,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(xiàn)目標。
《國學》讓我學會感恩、子曰:“弟子,入則孝,出則悌,謹而信,泛愛眾而親仁。行有余力,則以學文?!边@句話的'意思是說:孔子說:“學生,在家里孝順父母,在外要敬愛兄長,做事謹慎而誠實,博愛眾人,而親近仁德的人,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,再去學習《詩》《書》等經(jīng)典。”通過學習《國學》,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,如對自己的父母應(yīng)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;對有困難的人應(yīng)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;對犯錯的人應(yīng)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……
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,要講信用。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,尊敬長輩等。它在教我們?nèi)绾巫鲆粋€善良的人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??梢哉f,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,在你看不清前方時,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,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。
《國學》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,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(nèi)涵。今后,我要多加學習,讓“國學經(jīng)典”中的智慧之光,引悟自己走出迷茫,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。作為中國人,我們應(yīng)該以此為傲,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(fā)揚中國傳統(tǒng)國學文化,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、永不衰竭!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3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,是儒家的理想主義流派。孟子非常重視民心民意,所以才會大膽提出民為貴,社稷其次,君為輕的理念,以彰顯民心的重要性,他在政治上推行法先王,行仁政;在學說上有推崇孔子,攻擊楊朱,墨翟。從這里也足以看出孟子對于平民百姓的熱愛之心。
孟子繼承了孔子,并提出了憂患的概念,他認為人的生命之所在,事業(yè)之興敗,國家之存亡,都與是否具有憂患意識相關(guān)聯(lián)。憂國憂民之心也便是責任意識與承擔意識的重托。樂民之樂者,民亦樂其樂;憂民之憂者,民亦憂其憂其意為:君主若把百姓的`憂樂當作是自己的憂樂,這樣百姓也會把君主的憂樂當作是自己的憂樂。這也是孟子對于君主寄以希望,可以仁政為國,愛民如子。
《孟子》一共七篇,主要的兩個方面內(nèi)容,一為孟子與君主討論政治,另為孟子與儒家其他門人、弟子相互交流行事為人知道?!睹献印返奈墓P犀利,富有說服力,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,和戰(zhàn)國各諸侯國所走的霸道路線合不到一起,因而不受歡迎,這也是學成文武藝,貨與帝王家的真實寫照。
以意逆志便是孟子在《萬章·上》中所提出對于詩理解的方法。說詩者,不以文害辭,不以辭害志,以意逆志,是為得之。評論詩的人,既不能根據(jù)詩的個別字眼就斷章取義,曲解詩句,也不能有辭句的表面意思曲解詩句的真實含義,而因根據(jù)作品的全篇立意,來探索作者的所思所想。知人論世也便是評論他人作品的原則。
對于孟子,我們并不能以三言兩語概括全部,因為他的思想,使我們根本無法理解透徹的,他的精神和氣魄,猶如撥開云霧的萬丈光芒,哪怕他存在的時代已經(jīng)距離我們1723年了,但我們局限于世的視野和眼識,亦能感受到他散發(fā)出的耀眼光芒。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4為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,讓全體教師感受經(jīng)典文化的魅力,開闊視野、提高自身素養(yǎng),區(qū)教委號召全體教師開展國學經(jīng)典學習活動,組織全區(qū)教師利用網(wǎng)絡(luò)學習國學經(jīng)典,讓教師們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通過視頻的學習,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,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(jīng)典理論,細細的反省一下,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?!靶奚?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”修身是一切的根本,欲修其身,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,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,完善自己,提升自己的德行,才能再談家國天下。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再遠大的理想,再美好的打算,在沒有實現(xiàn)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。知識能夠讓你更飛外怎么了解自己,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。比如;在工作中,我們要做的不是發(fā)怒不是指責,要從自身找不足,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,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,能夠時時的看到,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(xiàn)目標。通過學習國學,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,如對自己的父母應(yīng)該以感恩的.心去對待;對有困難的人應(yīng)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;對犯錯的人應(yīng)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?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,要講信用。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,尊敬長輩等。它在教我們?nèi)绾巫鲆粋€善良的人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??梢哉f,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,在你看不清前方時,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,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。
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,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(nèi)涵。今后,我要多加學習,讓“國學經(jīng)典”中的智慧之光,引悟自己走出迷茫,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。
作為一名教師我希望在國學經(jīng)典的叢林中漫步,可以在經(jīng)典國學的長河里凌波;可以在國學經(jīng)典的寶庫里采擷如花的詞語,構(gòu)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;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;可以用凝重的深情,唱出我心中最優(yōu)美的教育贊歌!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5國學經(jīng)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;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;是一根堅韌的紐帶,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。亙古歷今,經(jīng)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,炎黃子孫在“經(jīng)典”的搖籃中孕育。
我國最著名的國學經(jīng)典是“四書五經(jīng)”--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為四書;《詩經(jīng)》、《尚書》、《禮記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為五經(jīng)?!端臅褰?jīng)》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,更是中國歷史文化古籍中的寶典。儒家經(jīng)典《四書五經(jīng)》包含內(nèi)容極其廣泛、深刻,她在世界文化史、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。
《論語》主要講述記錄了孔子的言論和做人的'準則與學識的方法;《孟子》主要講了孟子與其他思想家的爭辯和對弟子的言傳(um是什么單位?um是一個長度單位,它表示的意思就是微米。長度單位除了微米外,常見的還有cm厘米,dm分米,m米以及km千米。1mm(毫米)=1000um(微米),1um=1000nm(納米)。)身教;《大學》主要講了弘揚光明的品德;《中庸》主要講了怎樣修養(yǎng)人性;《詩經(jīng)》中主要記載了各種詩詞曲樂;《尚書》是一本歷史典籍;《禮記》是一本門類雜多的典章制度書籍;《周易》主要講了古時的八卦之術(shù);《春秋》主要記載了魯國的編年史。
作為一個小學生,我不僅僅要學習現(xiàn)代的文學,更應(yīng)該繼續(xù)領(lǐng)略和發(fā)揚古代的經(jīng)典文學,使華夏的精髓得以保存。國學經(jīng)典用記敘語言的方式引導(dǎo)著華夏人民做人處事的方法與歷史的傳承,讓人們學會怎樣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。不說將“四書五經(jīng)”、“四大名著”等文學寶典一一記之,但你心中也必須存有一盞指引你向往社會與生活的“明燈”,如果你沒有,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進的徒行者。所以無論你性質(zhì)如何也應(yīng)該擁有一盞“明燈”。
而“明燈”出現(xiàn)的唯一途徑就是--探索國學經(jīng)典的奧秘與神奇,并發(fā)揚它,使它得以保存。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6這一周,我讀了一本書,這本書的名字是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,在這一本書里有四種類型:弟子規(guī)、朱子治家格言、大學、中庸。
弟子規(guī)當然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。里面有總敘、入則孝、出則弟、謹、信、泛愛眾、親仁、余力學文這八個類。入則孝是教我們怎樣去孝順父母,照顧他們,因為是他們辛苦把我們撫養(yǎng)成人。出則弟是說一些關(guān)于長輩的禮儀方面。在一個家里,如果有長輩的到來,你必須讓長者先坐下,然后長者讓你坐,你才能坐下。余力學文里面講了讀書法,一共有三到,心到、眼到、口到。沒有這三到中的任何一到都不會養(yǎng)成讀書法靜心的習慣。
朱子治家格言大家應(yīng)該十分少見,傳聞也很少。但在我讀了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這本書后,我對朱子治家格言也有了一定的.了解。里面有幾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:一句黎明即起,灑掃庭除,要內(nèi)外整潔;既昏便息,關(guān)鎖門戶,必親自檢點。告訴了我們每天黎明時起床,先用水灑濕內(nèi)外,然后掃地。使里面外面干凈,到了黃昏就要休息,并檢查關(guān)鎖的門戶,不能有一絲馬虎。還有一句宜未雨而綢繆,勿臨渴而掘井。意思是:凡是都要做好準備,不要像口渴的時候,才會來掘井。這一句話讓我明白了人不可以臨時抱佛腳。
最后是大學和中庸。這兩個是從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畢生的精力所編的《大學中庸論語》這就是其中的兩類。大學,就是讓我們一定要多學習,不能害了國家。比如大雁南飛就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,它們總是喜歡排成“人”字飛行,在這種結(jié)構(gòu)中,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動都會給后面的同伴增添一股上的力量,支持它們順利完成長途旅行。中庸一共有三十三章,這幾張大約是一樣的,告訴我們?nèi)松蛔儞Q自己的目標和主張;保持中正平和;人要有一技之長,做一個有用的人才。
這本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的書,會一直伴隨我走完五年級和今后的讀書之路,當我讀完時,我一定會對“你”進行深刻理解的!這本書,我真想再讀上千百遍啊!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7耳熟能詳?shù)摹度纸?jīng)》中,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習相遠?!闭f的是人在剛出生時,本性都是善良的,性情也很相近,但隨著生存環(huán)境的變化和影響,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(chǎn)生差異。你瞧,晉朝的周處,天性并不壞,但是從小父母雙亡,沒有人去教育他,受到了不好風氣的影響,長大以后變成了一個非常粗暴、野蠻的人,動不動跟人打架,周圍的人見了他就躲,都惹不起他。后來他良心發(fā)現(xiàn),善良的天性彰顯出來,從此一路上進,當了很大的官,為老百姓做了許多的好事。同學們,“善”就是讓我們擁有善良之心,多做有利于他人及社會的事。
“香九齡,能溫席。孝于親,所當執(zhí)?!痹捳f漢朝有個叫黃香的人,從小就非常孝順。他九歲時,常常在冬天父親還沒有上床睡覺之前,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上,把被子溫熱了才請父親睡覺。夏天他先用扇子把席子扇涼了,才請父親歇息。“孝敬父母,尊重師長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.傳統(tǒng)美德,我們應(yīng)該以他為榜樣,向他學習。
在我們的書本中,還有許多歷史故事教育我們對待他人要用真心、真情和真誠。比如:廉頗“負荊請罪”,藺相如不計前嫌,與他同心協(xié)力,保衛(wèi)趙國;劉備“三顧茅廬”,諸葛亮見他待人誠懇,心中有志,輔助他建立了蜀漢王朝;管仲和鮑叔牙互相幫助,真誠相待,后人常用“管鮑之交”來稱贊他倆的友誼。
在頌讀國學經(jīng)典的過程中,這些“真善美”的故事深深感動著我,給予了我許許多多的鼓勵與啟發(fā),鞭策我在學習和生活中,去努力發(fā)現(xiàn)真善美、學習真善美,踐行真善美,讓真善美伴隨我成長,一路前行!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8大學之道講的既是成人之道,更是儒家“入世”之道。作者曾子本人就是傳承道統(tǒng)的中堅骨干,所以將人倫作為維系整個社會行為和政治規(guī)范的微觀基礎(chǔ)。
《大學》卷首開宗明義: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。
所謂“明明德”,前一個明是動詞,意指理解掌握;而后一個明為形容詞或名詞,強調(diào)儒家的道統(tǒng)而非其它的歪門邪道。明明德與親民、至善一直被認為是《大學》之重要的三綱。明德是根本,親民為路徑,至善則是境界,是個體行為的理想目標。
這對于一名教師就比較重要了。因為教師通常肩負明德和明明德的雙重責任。
所謂明德是規(guī)范的體例,說起來并非難題;關(guān)鍵在于明明德,這又是一個雙向的行為過程。作為一名教師就需要循循善誘,通過傳道釋疑解惑,激發(fā)學生對真和善的`渴求,使學生的素質(zhì)和能力得到最高的發(fā)展,同時,在言傳的同時更可以身教。以教師自身的良好言行感染學生使其可以不斷地明明德,日積月累而達到教學雙方自立并立人。
親民、至善——大學之道強調(diào)的不僅是人的道德本性和道德實踐,它還要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(yǎng)應(yīng)用于社會政治實踐,是一個推己及人的過程。親民,說到底就是將自己的道德修養(yǎng)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,并使天下百姓都能體認到自己心靈中所具有的誠明德性,由此同樣再去施之于人“已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“嚴于律己,寬以待人”共同創(chuàng)造出一個和諧社會,這樣就能做到大學之道所謂的“止于至善”了。
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試想一下,如果我們確實可以吾日三省吾身,明明德,親民,至善既不難;同時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完美修身而齊家治國平天下亦不難。這就是通過《大學》篇學習受到的教益和啟迪。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9作文不知從什么時候起,開始留戀在校園里的每一寸光陰!450字作文文章講的是一個6歲的加拿大男孩。接下來,我們一家人去了袁家寨子做客,講解員給我們講解了那里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一些風俗。今天,我們幾個小伙伴去買棒冰吃?我要學習張嘎,機智勇敢地應(yīng)對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挑戰(zhàn)和考驗。
最近,我讀了一本名叫《感動中國學習雙百人物規(guī)劃精彩人生》的書。這本書既是老師布置給我的暑假任務(wù),也是我心中早已渴望已久的一本關(guān)于中國英雄的書。
這本書中將了很多個人民英雄的故事,其中令我最為感動的就是《三輪車上的大愛》與《183個孩子的'父親》。
第一個故事《三輪車上的大愛》講的是河北老人白芳禮靠打工、撿破爛、幫別人看自行車......這一類的雜活來賺錢資助學校,到他93歲在20005年9月23日早晨臨終時,他一共捐資助學35萬元。他自己沒有文化,卻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學生,而他的私有賬戶上的存款是零。
第二個故事《183個孩子的父親》講的是遼寧省盤錦市的一位父親,他有183個孩子,他叫叢飛,原名張琮。他原本是一名歌手,有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成為了一名義工,他資助了183名貴州、湖南等省的貧困兒童。為了給孩子及時的交上學費,叢飛玩命一樣的瘋狂演出,他常常收到一筆演出費后,馬上就寄給貧困地區(qū)的孩子,而自己卻身無分文。20xx年4月20日年僅37歲的叢飛永遠的離開了他愛著和愛她的人們!
讀了這本書我認識了許多偉大的人:魯迅、朱自清......我既看到了他們的人品、人格和精神。從今天開始,我要學習的他們的那種人品、人格與精神。做一個有志氣、有愛心和有志向的人,長大后我要用我的志氣、愛心來報答養(yǎng)育我的父母與祖國!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10《論語》讓我們明白了做人《論語》是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,教育家——孔子的一部文學著作?!墩撜Z》是儒家的精學。在書中,他用最簡潔的話語告訴了我們一些深奧的道理。“三人行,必有我?guī)煛庇枚潭痰?個字便告訴了我們一個哲理。它的主要意思是:在三個人行走的過程中,就肯定會有一個能當我老師的人。生活中,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不同尋常的人。
其中,有擅長的跳舞的舞蹈天才,有喜歡繪畫的畫畫大師,有愛好運動的體育健將,還有能言善辯的口語天才。在我們的周圍肯定有許多能但我們老師的`人。我們要虛心向身邊的人學習。學習他們的長處來彌補自身的缺點,以長補短,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優(yōu)秀。在生活中,我們不僅要虛心要他人請教,而且對待他人要仁慈,要寬容。《論語》中有句話說得好:子貢問曰“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”
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他的大致意思是:子貢問曰“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?”孔子說:“也許就是仁愛待人!自己所不需要的,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?!闭纭墩撜Z》中所說,這句話使我們一生都可以受用遵循的,對待身邊的人要和藹可親,平易近人,這樣,別人才能更好的和你交流。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能強加到別人身上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,你不能代表他們?nèi)魏稳私邮芑蚓芙^你不想要的東西。他們有說“不”的權(quán)利,不能剝奪他人權(quán)利。
如果人人都能這樣要求自己,社會將會變得更加美好。《論語》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所處的時代相吻合,但確實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瑰寶,我們有必要細細品味其中的精華。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11讀了《大學》這本書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。《大學》原屬《禮記》中的一篇,在唐宋時期開始受到重視。朱熹將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合編注釋,稱為《四書》,并把《大學》排在了“四書”的首位。
我最喜歡《大學》中“止于至善”的一段話:“為人君,止于仁;為人臣,止于敬;為人子,止于孝;為人父,止于慈;與國人交,止于信”。這就是說,作為君主,應(yīng)當廣施仁政;作為臣民,應(yīng)當敬事君王;作為子女,應(yīng)當孝敬父母;作為父母,應(yīng)當慈愛子女;與人交往,應(yīng)當堅守誠信。
讀了這段話,讓我想起了南宋時期愛國將領(lǐng)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。在1126年,金兵攻打中原,岳飛要抗擊金兵,精忠報國。岳飛的母親十分高興,就把“精忠報國”四個大字刺在岳飛的背上,教導(dǎo)兒子要精忠報國。岳飛投軍后,打了很多勝仗,無數(shù)金兵聞風而逃……。但后來昏庸的皇帝卻聽信小人的話把岳飛殺害了,但岳飛的美名卻流傳于世。我特別敬佩岳飛,不只是他的勇敢和武功,而是他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!岳飛為什么能做到精忠報國呢?就是因為岳飛孝敬母親,聽從母親的.話。岳飛在國難當頭之際,不僅做到了“為人臣,止于敬”,也做到了“為人子,止于孝”。
讀了《大學》讓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。我們從小就要認真聽父母的教誨,不能跟父母頂嘴。對兄長要敬重,看到長輩和老師要敬禮。對人要有仁有義,不能騙別人,也不能把我所知道的別人的秘密告訴他人。在學校要認真聽講,上課不說悄悄話。認真上好每一堂課,認真完成作業(yè),學習上遇到困難不退縮!一定要把學習成績搞上去。
《大學》這本書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。只要我們從孝敬父母開始,努力盡到做兒子的責任,盡到做學生的責任,從一點一滴做起,長大后,就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,一個有所作為的人。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12“君子敬而不失,與人恭而有禮,四海之內(nèi)皆兄弟也。”俗話說:“一個好漢三個幫。”朋友在當今社會中的作用越來越大,朋友的多少好壞也是一個人成功的關(guān)鍵,正所謂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。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,那么他的人生會是暗淡的,他的生活會是寂寞的。
聽了《國學》之人脈建設(shè)的講座使我感受頗深,朋友就是我們?nèi)松呢敻?。我們對待朋友更?yīng)真誠,“君子坦蕩蕩,小人常戚戚?!蔽覀儜?yīng)當牢記。對待朋友一定要用百分之百的真誠之心,只要我們付出真心就一定能從朋友那收到關(guān)懷。
朋友不是生來就有的,那是我們長期交往中得到的,因此我們要善于交友。除對人真誠外,我們還需善于運用文字語言、有聲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對方了解自己,增進雙方的感情。
我聽過這樣的一句話“如今關(guān)系最親最純潔的.關(guān)系就是同學和戰(zhàn)友”戰(zhàn)友離我們要不可及,但同學是我們在熟悉不過的人了。從小一路走來我們已有太多太多的同學了,新同學老同學,太多的同學讓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。我認為同學和朋友冥冥中就有一種關(guān)聯(lián),我們就應(yīng)把同學看成我們的好友。同學是我們接觸最多的人,更是我們?nèi)松囊还P財富,我們應(yīng)珍惜這筆財富,他將讓我們受益終生。
翟教授有幾句話給我印象很深,“人脈等于錢脈,關(guān)系就是實力,朋友是最大的生產(chǎn)力?!钡牡拇_確歷史的一切告訴我們朋友是我們可信賴之人。
“萬卷紅塵三杯酒,千秋大業(yè)一壺茶?!薄昂?nèi)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?!背蔀楹糜丫妥⒍ń裆鷵碛?,擁有好友今生無憾。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 篇13國學博大精深,包羅萬象。我如饑似渴地讀完《國學啟蒙》之后,深知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,只不過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滄海一粟。同時,也深知勤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(tǒng)美德。正所謂“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?!?/p>
勤奮就是珍惜時間,努力做好事情,包括勤學習、勤思考、勤探究、勤實踐。勤奮不光表現(xiàn)在身體上,表現(xiàn)在行為方式上,還表現(xiàn)在精神上。勤奮靠的是堅強的毅力和意志,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,還能讓我們獲取更多知識、勞動成果。無論你是天才還是普通人都要勤奮學習、勤奮工作,才會有更大的進步。
古代有許多名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,有為防止打瞌睡影響學習而用繩子將自己頭發(fā)綁在房梁上孫敬,也有用錐子將自己大腿刺痛而刻苦讀書的蘇秦,又有貧窮買不起蠟燭而冒著嚴寒“映雪讀書”的孫康,還有因家境貧寒點不起油燈而“鑿壁偷光”學習的匡衡。他們克服重重困難,博覽群書,最終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,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人。
當然,也有讓我們引以為戒的'反面例子,比如被譽為神童的方仲永,據(jù)說他五歲時就有作詩的天賦,作出的詩轟動一時。但他自恃聰明,不思進取,導(dǎo)致詩越寫越差,直到才華消失殆盡,從此由一個天資聰穎的少年變成了一個資質(zhì)平庸的人,印證了韓愈的那句名言“業(yè)精于勤,荒于嬉”。
細讀了這些故事,我深知世上其實并沒有永遠的天才或神童,那只不過是曇花一現(xiàn)罷了,不要讓所謂的小聰明誤了自己的終身。要知道,創(chuàng)造財富靠的不是先天的聰明,而是后天的勤奮和堅持。只有刻苦學習、研究學問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。就算沒有天賦或者家境貧窮,只要你勤奮好學,刻苦鉆研,終有一天,你也會成為一個有學問的富豪。
《國學啟蒙》讓我深受啟發(fā),受益匪淺;我也會不斷地從中汲取養(yǎng)分,因為,天道酬勤!
【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】相關(guān)文章:
國學中華之精髓--少兒國學讀后感12-30
試論國學和新國學12-12
大力弘揚國學科學對待國學12-10
國學經(jīng)典的作文12-21
傳承國學經(jīng)典11-06
《國學經(jīng)典》讀后感04-30
國學讀后感04-04
國學經(jīng)典讀后感03-13
國學讀后感09-18
國學讀后感12-17
